热搜产品

“无人机特定运行地面人群风险验证技术讨论会”报告

2022-11-06 0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了“无人机特定运行地面人群风险验证技术讨论会”,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秘书长叶虎平博士,代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无人机团队以连线视频方式做了“地面人群密度和无人机地面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会议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运行技术研究所郑志刚副主任主持,中国民航大学韩鹏副教授、美团无人机算法工作组张迪、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用户委员会王振波主任、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焦庆宇工程师等参加了会议并就各自角度进行了交流。

报告介绍了国内外无人机低空运行现状、城镇地区无人机应用带来运行风险和公共安全问题,并就特定操作风险评估(SORA)中地面风险展开论述。本报告基于静态统计人口结合无人机低空运行对地风险模型,对复合翼和旋翼机在城市低空运行等效安全水平Fels进行论述,其中影响人数是暴露面积和人口密度相关,伤亡率是受撞地能量和地面庇护作用影响。使用和人口分布紧密耦合的影响因素对人口数据进行修正,并使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地面人口暴露风险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气象通信环境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无人机在各城市功能区内运行对无人机的性能、故障率要求不同,具体的,除自然要素(山脉、水体、绿化设施)之外其他地区,风险极高;人口密度,遮蔽因子,失效概率的估计对人口暴露风险结果影响显著;必要的风险缓控措施(降落伞、旋翼保护罩、备降点)对降低风险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可用于无人机城市低空运行适航审定,也可为无人机低空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城市物流服务的目标对象是人,所以在城市上空无人机运行风险势必会长时间存在,如何做到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构建城市低空公共航路(网)是未来解决方案之一,这有助于缩减对地面风险评估工作所需的风险源,实现特定完整性和保证性等级(SAIL值)量化指标的中国化改造,提出缓控措施稳健性评估方法,为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智慧民航赋能。

1217.jpg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