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的中国三维视觉大会(China3DV)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举行。本次大会邀请了众多三维视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三维视觉理论与技术、机遇与挑战、工程与应用等前沿问题,推动中国三维视觉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学研融合。
中科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中心主任、中国民航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主任廖小罕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在大咖面对面环节中发表了题为《无人机遥感影像与无人机低空航路三维可视化》的报告。
报告首先介绍了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遥感平台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无人机遥感系统的蓬勃发展和引爆规模化应用。他还介绍了地理环境实景三维重建的方法,包括城市景观尺度、植被群落尺度和自然资源部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要求,实景三维中国构成,实景三维数字地图和地理环境数字孪生时代。
廖小罕接着介绍了无人机运行路网建设科技和政策环境,强调了低空航路网提升空域资源利用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性,以及无人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他还提到,国家颁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征求意见稿),这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运行路网的发展。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廖小罕介绍了无人机运行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包括发展和地面交通融为一体的地面起降点布局以及发展从主干线到末端投递线路的城市空中路网。
在第四部分,廖小罕详细讲述了地理环境与低空路网三维表达关键技术和初步成果。他指出,实现地理环境数字孪生和天路构建需要借助三维可视化表达技术,地理环境实景三维数字孪生底座构建是关键技术,地理环境航路敏感约束要素语义化表达,地理环境VR表达,基于真实地理环境的低空天路网AR表达都是关键技术。此外,他还介绍了产学研合作的初步成果,如无人机低空航路网AR三维可视化沙盘等。
廖小罕指出了地理和低空环境三维表达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他提到,由于地理环境数据的精度和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空间注册偏差和几何失真等问题。此外,移动设备的高精度位置定位、姿态感知和目标遥测定位等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他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在地上方面,低空无人机遥感应用的发展将促进地理环境数字化重建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天上方面,低空无人机和其他飞行器的高效、安全运行将离不开数字化低空路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最后,廖小罕再次强调了三维表达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呼吁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以推动地理和低空环境三维表达领域的不断发展。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三维视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三维视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