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协助民航局开展行业内无人机特定类运行风险评相关工作,作为民航局无人机特定类运行专家组成员单位,开展无人机运行管理相关规章、标准等顶层架构设计工作,包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管理规程》(AC-92-1)、《无人机围栏》(MH/T 2008-2017)等,并开展JARUS的SORA方法研究以及针对我国特定类运行方法研究及评估指标量化研究相关工作。在特定类运行评估工作中,针对运行航路对地面风险等级(GRC)和空中风险等级(ARC)的影响以及缓解措施稳健性评估开展研究,从航路容量、缓冲区设置、迫降/备降区设置、地面关键设施等方面对特定类运行的航路规划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估,为局方和行业提供特定类运行中航路安全评估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下设“民航通用航空运行重点实验室”,是通用航空、无人机技术政策制定、运行标准制定、新技术测试与应用、创新平台。负责组织民航局无人机运行管理专家组,出台民航局民用无人机发展指导意见,举办首个全国首届机场防范无人机技术大赛(浙江建德),承办民航局第一届民用无人机发展国际论坛。完成包括政策性文件《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规范性文件包括《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标准运行场景》、《民用轻小型无人机应急救援运行管理规程》;技术标准类文件包括《城市低空无人机物流航路划设规范》、《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由学院提出和牵头编制,民用机场协会立项批准的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探测及反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发布。协助民航局完成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指引撰写、相关文件办的撰写。作为民航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基地,密切掌握行业各类动态,协助民航局承办首次民用无人机发展国际论坛,与行业各界保持着紧密联系。
中国民航大学无人机安全管控实验室拥有无人机航迹分析实验平台、无人机气动实验平台、无人机运行监管模拟平台等实验设备,主要开展无人机低空运行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低空运行容量评估等方面研究工作,重点以无人机性能分析与航迹管理、网联CNS性能评估、无人机故障及失效分析、无人机坠落事故风险评估、无人机气动特性分析、无人机碰撞风险研究、冲突探测与解脱、无人机应急航路规划、无人机/有人机航路运行安全评估、低空运行环境建模、低空航路网运行间隔和运行规则、低空航路网容量评估等研究。实验室研究工作深度介入民航局无人机运行试点相关工作,在无人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参与无人机运行专家组的部分工作。项目组协助民航局编制了《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年报》,研究工作得到了民航局及相关部门的认可,所开展无人机运行管理领域研究工作得到了肯定。